当生命执意要离去 不必把他困在ICU
2019-08-17 05:54 作者:麻客 出处:门户网
导读: 对于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来说,医院的ICU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在这里,有医院最高精尖的设备,每张床位也拥有最多的医护人员。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的一名医生,江伟希望把这些最优的人力、物力用在那些真正可以

对于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来说,医院的ICU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在这里,有医院最高精尖的设备,每张床位也拥有最多的医护人员。作为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的一名医生,江伟希望把这些最优的人力、物力用在那些真正可以起死回生的患者身上。 然而,江伟所在的内科ICU患者病死率大约在30%~40%,也就是说他不得不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死亡,即使拼尽国内顶尖医院的顶尖医疗资源,这些生命依旧无法挽留。 江伟曾经接收过一位88岁的高龄患者,他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坦言,ICU其实对于接收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是很有顾虑的,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全因死亡率很高,ICU能发挥的力量很有限。 这位患者当时的基础状态是陈旧性肺结核、慢性肺曲霉菌感染,因为误吸导致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江伟把各种利弊得失和患者家属沟通以后,考虑到患者的求生欲望很强烈,家属还是想把患者送进ICU治疗。 江伟曾经多次表示过:“对患者来说,住ICU常常是‘遭罪’的,尤其是神志清楚的患者,除了疾病本身的症状外,ICU诊治所包括的各种穿刺、置管、翻身和吸痰也常常伴随着疼痛或不适,病房内24小时不间断照明、此起彼伏的各种仪器报警声,都会成为不适的来源。所以很多患者从ICU转出后,感觉曾去了人间地狱,宁死不来第二次。” 患者进入ICU以后,开始上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与此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20多天后,患者的病情好转,开始摘呼吸机。江伟解释说,因为老年人咳痰力量弱,同时咽喉部功能衰退,气道和食道之间自由切换的功能不再灵敏,因此需要切开患者的气管(俗称“气切”)之后安装一个带有气囊的插管以保证患者的唾液或者食物不会被误吸进气道。 患者脱离了呼吸机,可以下床活动,恢复一些生活功能。随着病情好转,他从ICU转入一家康复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安装了气管插管,所以患者的语言功能丧失,但是整体精神状态开始变好,甚至还带着身体的病痛为孩子写下节日祝福。ICU的一次成功救治为患者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